
其他資訊
經絡穴位是人體裡的天然大藥庫
只要對症按摩穴位
百病就能一掃光
中國傳統醫學發展出按摩經絡穴位的獨特治療方式,許多常見的病症,其實根本不須打針、吃藥,只要以正確的方法按摩經絡穴位,症狀就能獲得良好的改善。這種神奇的按摩法,對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各種病症皆有超高的改善作用。
它不僅簡單易學、快速有效,且人人可用,隨時可用,不花成本,不傷身體。本書以完全圖解的形式介紹92種常見病的對症按摩手法,圖解超清晰,取穴超方便,迅速見效,學會這些小訣竅,您就能獲得健康上的大收益。
本書特色
本書依症狀分類,方便、迅速找到對的穴位,改善惱人的病症。
完全圖解的速效按摩法,步驟清楚明瞭,找穴不出錯,取穴超方便。
介紹92種常見病的經絡穴位按摩法,只要動動雙手,你就能從頭到腳都健康。
依不同的穴位特質,提供讀者相對應的按摩方式、時間及力度。
針對病症提供養生小祕訣,從飲食、生活等層面提出建議,讓症狀更能得到預防與專家解析怎麼加速鈦的作用改善。
名家推薦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 鄭振鴻理事長
作者: 楊玲, 李海濤/主編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華翔文創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7/06/29
- 語言:繁體中文
其他新聞
作者:天下編輯部/攝影:楊閔
國內貨運承攬龍頭中菲行,沒有飛機、沒有船,只有少量卡車,卻能從台灣出發,進軍歐美、中國和東協,更連續在2016、2017年奪得空運權威雜誌《ACW》的「最佳空運貨代獎」。投入運輸業40年的中菲行執行長林天送,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的專題論壇上表示,他們不只是物流業,更是資訊業,這讓物流的虛實整合成可能。 以下為演講摘要:
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尤其,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我們是全球性的貨運承攬業(或稱第三方物流),要不斷因應變動帶來的影響。
例如,川普上任後「美國優先」政策,有些廠商要進入美國,也讓全球經濟變動;不同國家,尤其東協各國還有不同開放時程、稅務法規等;不同客戶,也有著不同產銷需求。
但對我們來說,客人的需要,就是我們往哪走的動力;更要替他們考量,如何提升營運績效。
怎麼做?我們的策略是:國際視野,在地接觸(Global vision, Local touch)。
「輕資產」追逐客戶
第一,通路全球化,客人往哪移動,我們就去哪。
40年前,中國市場未開放,美國客戶多,因此當時就已設立美國子公司;甚至也進軍馬尼拉。後來因著不同國家的開放時程,慢慢進入泰國、印尼、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建立了東南亞的內部連結;後續還連結到中國華南地區等地。
但對我們來說,物流供應商要攻進全球市場,得先發掘自己的專業能力。
我們的定位是「輕資產」的服務提供者:我們做空運沒飛機、做海運沒有船、做陸運只有少量卡車,但這些可以租、可以合作。
我們有個客戶是美國洛杉磯的知名時尚品牌。他們原先使用快遞,但費用高;轉而使用我們的服務後,仍可將商品從美國運到香港,然後分包,送至中國、香港和台灣消費者。這模式還成功延續到歐洲、澳洲。
起用在地人才,躲過排華暴動
第二,經營本土化。例如,進入東協市場前,我們會考慮市場的GDP、人力、消費性指數、市場開放狀況、法令規範、稅務海關等,列出優先順序;並考慮是否和當地合資、佔大股或是小股。
尤其服務業中,最重要的是人。我們的經營團隊強調:在地化人才經營,因為理解在地文化、維繫客人關係很重要。
20年前,我們進入印尼市場,和當地由4個華僑女生成立的公司合作,並在當地以雙品牌服務。雖然我們佔小股份,但目前投資效益已回本,且還成為當地物流業前5名企業;甚至還因為我們和當地合作,躲過雅加達曾爆發的排華暴動。
不只是物流業,還是資訊業
第三,產品多元化,我們要設計服務,讓客人多點選擇。
有人曾問我,你怎麼從小做到中、做到大?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斷創新、改善資訊系統,才能不斷優化服務。
尤其,物流業和資訊流非常密切,我們愈來愈重視這塊。例如,過去我們請外部廠商設計資訊系統,再改成自建5成人力,到現在已有7成資訊系統自行開發、3成委外。
因應現在的行動網路的時代,我們也設計雲端平台,讓我們更能將虛實資料整合,並串連客戶、中菲行與最後一哩的傳遞商。
資訊系統還讓我們得到額外收益。例如,印尼合資的例子,他們就直接用我們的系統,我們又從中得到顧問費和資訊使用費。
#NEWS_CONTENT_2#
▲人體無時無刻都在流失水分。(圖/翻攝pakutaso)
文/井奧昇志
該補充多少水分才好呢?我們可以把人類形容成會走路的盆栽,要勤於補充水分才不會枯萎。除非是喝法不對,或是有腎臟、肝臟、心臟等內臟方面的疾病,否則在睡前大量喝水通常是不會水腫的。水分太少會造成血流不順,但喝法不對也會導致體寒。
成人一天的喝水量,以1.5至2.5公升(1500~2500毫升)為準。(依體格、季節、流汗量、洗澡的方式和飲食而定,所需的攝取量也不同,重點在於頻繁地補充。)假設一杯水約200毫升,以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之間的十五個小時要喝十杯來算,平均起來每一個半小時就要補充一杯。
就算什麼都不做,人體還是每天會透過呼吸流失300~400毫升的水。呼吸時吐出的氣體含有水氣,水分就是從這裡排出的。此外,皮膚除了流汗之外,每天還會額外蒸發300~400毫升的水分,當呼吸加速或體溫上升,蒸發量會更多。
上述這些統稱為「無感流失」,因為感覺不到而得名。
▲別以為沒流汗就不用喝水。(圖/視覺中國)
另外,還有1500毫升的水分,會經由尿液與糞便流失。(在尿酸值很高的情況下,或是視腎臟功能而定,有時候尿量還會更多。)如果在這之外還有流汗的話,那一部分當然也流失掉了水分。就算一整天一滴汗都沒有流(外加無腹瀉或嘔吐等生病時流失的水分),至少也會流失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
雖然透過飲食也能補充水分,但光靠食物終究無法補充2000毫升的水分,頂多是800~1000毫升而已。然後,人體雖然能夠自行製造3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即使把它算進去,一天還是缺少1000多毫升的水分。就算一天喝滿1000毫升,也還是不太夠,只要有流汗就得再補充,必須積極地多補充1500至2500毫升的水分才行。
本文摘自《祛寒、吃薑、有技巧喝水,Dr.井奧這樣做,擺脫30年頭痛》/井奧昇志 (內科醫師、美國營養學博士)/三采文化出版
84A88DF39F56B5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