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近日,由58屆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總策展人、倫敦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總監拉夫·魯戈夫(Ralph Rugoff)策劃的展覽「林中徘徊(Among the Trees)" ,匯集了來自五大洲的38位知名國際藝術家的多件藝術作品。展覽試圖重新塑造我們對樹木與森林的認知。在第50次「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本次展覽探尋了樹木是如何塑造人類文明,及其在我們日常生活與想像中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開始在歐洲流行開來,多國公共機構宣布暫停接待觀眾參觀。自18日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 and Tate Britain)在推特上宣布關閉旗下的四個館區以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國家肖像美術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等場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也宣布暫時關閉,且恢復開放時間尚未確定。3月19日,英國最大慈善組織國家信託(The National Trust)宣布免費開放部分花園和公園,為那些在冠狀病毒流期間試圖保持社交距離的人保留一些開放的空間。 ... ▲ 冠狀病毒影響下的英國 圖片來源:skynews 位於倫敦的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同樣遵循政府建議關閉所有場館,而其所屬的海沃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正在舉辦展覽「林中徘徊」(Among the Trees)。我們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這個展覽所展現的是藝術家對於自然的思考。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作品探索了人類與樹木、森林的關係,並挑戰了人類對於樹木傳統的認知;這對於對我們理解當下人與病毒、自然與社會的「羈絆」(日語「きずな」)大有裨益,審視自然-社會網絡中的複雜關係。 ... ▲ 位於倫敦的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圖片來源:Southbank Centre 「林中徘徊」由海沃德美術館總監拉夫·魯戈夫(Ralph Rugoff)策劃,邀請了38位藝術家就這一主題提交作品。而展覽策劃的社會背景,則是西歐已經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環境運動。英國肯特大學環境政治學教授克里斯多福·盧茨(Christopher Rootes)就認為西方環境運動正處在十字路口,發達工業社會中不斷制度化的現存環境組織面臨著更激進團體和地方性抗議者的挑戰。因此,置身於環境運動的藝術家在在樹木中看到一個非常廣闊的藝術領域,開始了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以回應這一時代議題。 ... ▲ 「林中徘徊」(Among the Trees)展覽現場,圖片來源:海沃德美術館 (Hayward Gallery) ,攝影:Mark Blower 展覽策展人拉夫·魯戈夫表示:「今天,全球範圍內對森林的破壞日益嚴重,展覽『林中徘徊』將這些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匯聚在一起,促使我們去思考樹木與森林在人類的日常與精神生活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這一不可或缺的物種美麗而複雜,我希望這個展覽能夠讓觀眾們重拾對其的感恩之情。」 ... ▲ 1970年1月20日,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政廳的抗議者,圖片來源:Environmental Progress (EP) 正是由於藝術家非凡的創作能力,使得觀眾在海沃德美術館可以里看到一棵30米高的「樹」。觀眾還可以在展廳的切換中看到哥倫比亞的雨林地帶、日本的偏遠島嶼、以色列的橄欖園,了解樹木如何成為塑造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徵。觀眾還可以在一棵有著9550年樹齡的雲杉前駐足思考,這棵屹立於北歐瑞典的「森林長者」為人類提供了一個生命的尺度。 ... ▲ 烏戈·羅迪農(Ugo Rondinone),《冷月亮》,2011,©Ugo Rondinone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除了雕塑、裝置、素描、繪畫和攝影之外,展覽還呈現展示樹木巨大體量的作品。烏戈·羅迪農(Ugo Rondinone)將一棵有著2000年樹齡的橄欖樹刷白,創作了一件巨型的雕塑《冷月亮》(cold moon);艾賈·利薩·阿赫蒂拉(Eija Liisa Ahtila)使用了拍攝人像的手法,為一棵30米高的雲杉樹製作了一段影像,將6塊螢幕橫置才能看到這棵樹的全貌。 ... ▲ 觀眾在觀看艾賈·利薩·阿赫蒂拉(Eija Liisa Ahtila)的作品,一棵30米高的雲杉樹影像,©Eija Liisa Ahtila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貧窮藝術的代表、義大利藝術家朱塞佩·貝諾內(Guiseppe Penone)創作的《12米高的樹》,是在一個工業刨花木料中精心地雕刻出了一棵接近天花板高的樹苗造型。在樓上,維吉尼亞·奧弗頓(Viriginia Overton)使用從美國田納西州鄉下農場周圍樹木中獲取的維吉尼亞雪松(Virginia cedar),製成木板在畫廊中搭建了一堵牆。維吉尼亞雪松又名東方紅雪松,其芳香宜人的紅色樹心是非常珍貴的家具木材。維吉尼亞雪松天生有防禦蛀蟲的特性,用它製成的柵欄即使在潮濕的土壤中也不會腐敗朽爛。 ... ▲ 朱塞佩·貝諾內(Guiseppe Penone),《12米高的樹》,1980-82年,©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愛娃·若斯潘(Eva Jospin)用硬紙板製作出了十分迷人的森林景觀《普法爾茨森林》,那高聳、乾枯的枝丫似乎訴說著這裡曾隱藏著諸多的秘密。普法爾茨森林位於德法交界,具有濃郁的中世紀氣息。安妮婭·加拉西奧(Anya Gallaccio)向觀眾展示了一棵樹結滿了童話般果實的樹,灰暗、乾枯的枝丫與飽滿、鮮艷的果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包括莎莉·曼( Sally Mann)、史蒂夫·麥奎因( Steve McQueen)和吉米·達勒姆(Jimmie Durham)在內的藝術家則講述了樹木如何與人類的歷史、政治和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 ... ▲ 愛娃·若斯潘(Eva Jospin),《普法爾茨森林》,2020,© Eva Jospin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 ▲ 安雅·加拉西奧(Anya Gallaccio),《因為我停不下來》,2002,© Anya Gallaccio.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觀眾坐在珍妮弗·斯坦坎普(Jennifer Steinkamp)的大型裝置《Blind Eye》前,可以想像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中,自己迷醉在樺樹林四季變幻莫測的無限循環中。珍妮弗·斯坦坎普善於製作自然化和抽象化的數字視頻動畫,來研究時間流逝和有機運動等主題。她的作品可以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她也成為視頻和新媒體領域最重要的先驅之一。 ... ... ▲ 詹妮弗·斯坦坎普(Jennifer Steinkamp),《視而不見》,2018,© Jennifer Steinkamp 2020.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攝影: Linda Nylind 接著,面對澳大利亞籍藝術家托巴·基多里(Toba Khedoori)錯綜複雜的繪畫作品,觀眾再次在濃密的樹枝、樹根和樹葉組成的網絡中迷失自我。藝術家這些對於細節的專注與表現,給她的作品注入一種平靜和冥想的力量。托巴·基多里自90年代初出道以來,投入很大的情感描繪窗戶、牆、雲等具有象徵意義的事物。相對於在畫布上用厚重的顏料塑造能夠起觀眾強烈共鳴的形象,她更偏愛在處理過的薄紙上精心勾勒對象並完全空置背景。 ... ... ▲ 托巴·基多里(Toba Khedoori)的作品,圖片來源:RADIUS BOOKS 展覽中還有中國藝術家史國威的作品,他採用黑白照片手工上色技術,使其作品介於攝影與繪畫之間。史國威的作品以廣角視點呈現出一處風景的特定構成,並使之聚合成單一的圖像——草地、石塊、森林或一株孤單的樹。 ... ▲ 史國威作品在「林中徘徊」展覽現場,圖片來源:Hayward Gallery,攝影:Mark Blower 作為藝術家,史國威並不追求創作一幅完全寫實的自然風景照片,而是訴諸記憶來為他的「攝影-繪畫」作品上色。展出的作品讓在枝葉充斥著整個畫面,擾亂著觀眾們對景深的意識,以此避免使之形成穩定與單一的觀察點。而視點的陌生使得「攝影-繪畫」具有超現實的意味,瀰漫著鄉愁氣息並提示著崇高。 ... ▲ 史國威,《京都》,2017,圖片來源:磨金石空間 ... ▲ 史國威,《松》,2016,圖片來源:磨金石空間 展覽的公教活動還包含著一些列的對話,其中一些活動由於疫情原因而取消。來自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理論家蘿絲·格雷(Ros Gray),曾在2018年與謝拉·謝赫(Shela Sheikh)共同編輯特刊《悲慘的地球:植物衝突與藝術干預》(The Wretched Earth: Botanical Conflicts and Artistic Interventions)。蘿絲將與參展藝術家喬安娜·卡萊(Johanna Calle)圍繞著卡萊生活和工作過的哥倫比亞展開對話,從土地權出發討論卡萊的作品對於環境政治和社會正義的貢獻。喬安娜的作品通常是通過改造打字機來質疑文字之於口頭傳統的權威性,她的作品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7年)、雪梨雙年展(2016年)、聖保羅雙年展(2014年)、伊斯坦堡雙年展(2014年)和倫敦客廳(2013年)等地廣泛展出。 ... ▲ 蘿絲·格雷(Ros Gray)的參展作品© Ros Gray 2020.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德國籍藝術家瑪麗埃勒·紐德克(Mariele Neudecker)與芬蘭赫爾辛基美術學院講師蓬托斯·基安德(Pontus Kyander)進行對談。瑪麗埃勒的參展作品是一件裝置,她在展廳的一個空間中擺滿了真人大小的樹木模型,並且製作了大片野生林地的全尺寸模型。她的影像作品「坦克作品」(tank works)是以歐洲浪漫主義繪畫描繪森林的方式製作的,其視覺效果與三維微觀世界相似,在自然與人工、真實與虛構之間游移。瑪麗埃勒目前是歐洲原子能研究所(CERN)的訪問藝術家,作品曾在杜利奇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威康收藏(Wellcome Collection)、國家海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和泰特大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坎德爾曾在挪威任特隆赫姆美術學院美術館(Trondheim Kunstmuseum)和斯科姆斯蘭美術館(Sørlandets Kunstmuseum)館長。 ... ▲ 瑪麗埃勒·紐德克(Mariele Neudecker)的參展作品,© Mariele Neudecker 2020.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藝術家瑞切爾·蘇斯曼(Rachel Sussman)也會以討論的方式為公眾展示她長達10年的項目,而展覽中那棵生長於瑞典富魯菲勒特(Fulufjället)的9550年前的雲杉攝影就是她的作品。瑞切爾的項目《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The Oldest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是一個跨越學科的項目,在證明了生物具有適應能力和美麗外表的同時,暴露了所有生命在面對氣候危機時搖搖欲墜的危險處境。 ... ▲瑞切爾·蘇斯曼(Rachel Sussman)的項目《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Rachel Sussman 2020.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畫家喬治·肖(George Shaw)和作家派屈克·蘭利(Patrick Langley)原計劃要舉行一次對話,但是因為擔心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而取消了。這個討論本來是要圍繞喬治在郊區森林的創作,敘述藝術家面對英國被忽視的邊緣景觀所產生的「烏托邦」感覺。喬治在考文垂邊緣的一個莊園中長大;這個莊園和它旁邊的樹林是他過去20年繪畫的主要題材。2014年至2016年,喬治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我對自然的回歸》(My Back to Nature),該畫展也在英國各地巡迴展出,最後他獲得了2011年特納獎提名。派屈克是一位住在倫敦的作家、《白色評論》的特約編輯。他的第一部小說《阿卡迪》(Arkady)於2018年由Fitzcarraldo Editions出版。 ... ▲ 喬治·肖(George Shaw)的繪畫作品,© George Shaw 2020.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人類對於自然的改造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地球環境,將動植物以及人類本身推向了一個萬劫不復的危機邊緣。本世紀科學家提出的「人類紀」概念,認為從1784年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始,人類已經逐漸成為影響全球地形和地球進化的地質力量。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著作《人類簡史》開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敘述了人的生物性是如何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形成並影響現代人類文明的。書中的第三部分闡述完多樣的人文主義之後,寫道「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決定人類行為的不是什麼自由意志,而是由荷爾蒙、基因、和神經突觸決定的——我們和黑猩猩、狼和螞蟻並無不同」。 ... ▲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圖片來源:GatesNotes 但是他書中寫道:「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已經毀滅了多少物種,我們可能會有動力去保護那些倖存的物種」,這種想法完全與他所提出的「生物性決定論」背道而馳。依據他之前的設定,我們就知道理解人是不會有動力去保護那些倖存的物種的,而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說的則更明白:們生來是自私的。因此,如果不是出於人類自私的需要(旅遊觀賞、探險獵奇、提供氧氣、凈化環境),那麼人為什麼要去保護物種呢?所以赫拉利對人類行為的批評充滿了矛盾與無力,人類破壞環境和鱷魚撕咬羚牛完全是出於一個邏輯。 ... ▲ 紛繁多樣的宗教性符號,圖片來源:Huffpost 如果按照基因決定論的邏輯,人類從始至終的行為都是由生物性決定的;那麼人類還會重蹈那些滅絕動物的覆轍,終將會因為作繭自縛而從地球上消失。當然生物學的基因研究非常重要,豐富了人類現有的知識體系。但基因知識不能幫助人類進行價值判斷,尤瓦爾也談到了人類「想像」的人文主義具有超乎尋常的威力。而藝術脫胎於人文主義的光芒中,將理性的科學用博愛的韁繩拉回到為眾生謀福祉的軌道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東西方都會有一個高於人的「神」,在神面前眾生平等而不僅僅是人人平等。人在神的面前永遠是卑微的,永遠不可以取代神,任何在地球上驕傲自滿、稱王稱霸的想法都會引火燒身、讓自己萬劫不復。 ... ▲ 19世紀倫敦的標誌是一棵位於布里克斯頓溫德拉什廣場的梧桐樹,圖片來源:Paul Wood 參考文獻: [1](英)克里斯多福·盧茨西方.環境運動:地方、國家和全球向度[M].徐凱,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SouthbankCentre[OB/OD].2020-03-20 https://www.southbankcentre.co.uk/ [3]Clark Art Institute,Lisa Saltzman,James Ewing.Jennifer Steinkamp: Blind Eye,[M].Yale University Press,2018 [4](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M].林俊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Julien Jonas Bismuth.Toba Khedoori[M].Radius Books ,2013

 

 

內容簡介

「她如果不是在一出生時就被決定了命運,也是從一結婚就被安排好了下場……」 ─ 愛新覺羅.溥儀

  清代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中平均壽命最長的,但他們的皇后卻以早喪居多。除去因自殺和被害的,其他幾位也多因種種原因早早病死,這大多和她們深居宮中,性情鬱悶而且整日擔驚受怕有著必然的關係。

  這些女人走進了皇宮,一生都被禁錮,除了俯首聽命再沒有別的選擇。雖然也有和皇帝恩愛有加的,可是多數時候她們只是一個擺設、一個工具,看起來錦衣玉食,但誰又能了解她們心中的苦悶?縱使有再大的才能也無法施展(例如慈禧太后)。所以,她們只能鬱鬱寡歡,默默走完不屬於自己的人生,於是很多皇后都一心事佛,藉此尋求精神寄託,逃避這個不如人意的現實。

  本書以正史為基石,野史為磚瓦,豔史為窗櫺,秘史為雕梁,將歷史裝扮一新,重新分析大清后妃的才德和是與非。在「戲說」之前,引經據典,以通俗的文字、客觀的態度,還予讀者歷史真相。

作者簡介

上官雲飛

  師範大學畢業,曾任大學講師,專事清史研究。著有《康乾盛世》、《慈禧太后》、《李蓮英傳奇》、《大清皇權遊戲》、《大清后妃傳奇》、《大清官宦沉浮》和《大清才子命運》和等書。

目錄

傳奇一生的榮與辱

 

  • 才智過人但被殉葬的太祖名妃阿巴亥
      政治色彩濃厚的婚姻
      在爭鬥的旋渦中掙扎
      後宮領袖阿巴亥生殉

     

  • 懿德永存的兩朝興國太后孝莊文皇后
      輔佐順治登基固位
      輔佐康熙開創盛世
      祖孫情深千古絕唱
      撫今追昔令人感慨

     

  • 雍正朝名后鈕祜祿氏孝聖憲皇后
      鈕祜祿氏生平小傳
      鈕祜祿氏的身世探討
      歷史上福命最好的女人

     

  • 乾隆皇帝不同命運的兩位皇后
      母儀天下的賢后富察氏
      帝后若仇人的烏拉那拉氏

     

  • 決定道光命運的孝和睿皇后
      夫君嘉慶猝然離世
      太后懿旨道光即位

     

  • 操縱國運的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發跡的轉機
      走上無上權威的寶座
      在政海中弄潮的女人
      死後亦難安眠於地下

     

  • 可憐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入宮立后的名門閨秀
      天子暴崩後香消玉殞

     

  • 悲情皇妃珍妃他他拉氏
      官宦世家入宮侍君
      天生麗質深受恩寵
      鬻賣官職珍妃受杖
      贊襄變法而被遣冷宮
      帝后西奔珍妃沉井

     

  • 毫無主見卻情非得以的隆裕皇后
      老太后欽定的姐弟婚姻
      光緒帝與皇后的恩怨
      毫無政治遠見的皇太后
      悲苦孤寂一生的結局

     

  • 悲情哀婉的末代皇后婉容
      最後一位得到迎娶的皇后
      行善樂施的末代皇后
      一生中最輕鬆愉快的時光
      寄人籬下的偽國皇后
      香銷玉殞卻不知何處

    歷史疑案的謎與霧

     

  • 大妃阿巴亥殉葬之謎
  • 孝莊勸降洪承疇的傳說
  • 孝莊太后下嫁之謎
  • 孝莊文皇后為什麼死後不進清皇陵
  • 百年難解的香妃美麗傳說
  • 道光帝孝全成皇后死亡之謎
  • 過於善良的女人慈安太后之謎
  • 慈禧太后的身世之謎

    女子才德的是與非

     

  • 清朝的無冕女皇——孝莊皇太后
  • 說不盡的是是非非——慈禧皇太后
 

女子的才與德

  有位朋友去故宮買了一套清代皇后的畫像書籤,原本是想看看千挑萬選的皇后到底長什麼樣子,結果令他大失所望。每個皇后均是盛裝打扮,可大多面無表情,沒有一絲笑容,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營造一種威嚴的氣氛,連姿勢都一模一樣。 相比之下,倒是乾隆的孝賢純皇后最漂亮,眉目之間有威嚴,但不失和藹,且眉清目秀,畫像的色彩也處理得比較精準。而那位清代著名的孝莊皇太后,由於是老年的畫像,而且一副禮佛的打扮,看不出半點大玉兒的影子。看多了古典文學裡關於美女的描述,突然一窺廬山真面目,真不知是不是應該感歎世事變化無常。而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審美標準分明與我們沒有多大區別。

  再看她們的介紹,讓朋友感慨不已,雖然她們已貴為皇后,是一國之母,可是她們居然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來。證明她們身份的就是屬於哪一旗,是誰之女,嫁給哪位皇帝,生了什麼皇子。最終屬於她們的只有年齡和諡號,而諡號也要看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終其一生她們都沒有什麼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皇后的封號也是可以說廢就廢的。更誇張的是雍正的孝敬憲皇后,連生年人們都無從知道!

  她們只是封建皇權的附庸,自己家族攀登權力高峰的工具之一,比如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儘管她與康熙很恩愛,但一開始康熙娶她是為了拉攏索尼來剷除鰲拜。所以她們只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像人們比較熟悉的同治的孝哲毅皇后,就是死於慈禧與兒子的爭奪權力之戰,再加上她又是慈禧政敵的外孫女,只能以自殺來尋求解脫,更慘的是她死後都不得安寧,因民間謠傳她是吞金自殺,盜墓賊居然剖開她的肚子來尋找黃金。真是紅顏薄命,實在淒慘。

  還有一位可以說是清代最有才華的,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諡號中的「全」就由此而來,可就是因為這樣就招來殺身之禍,太后也就是嘉慶的孝和睿皇后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矛盾激化,最後竟毒死了這位聰慧的皇后,道光為補償她最終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即後來的咸豐帝。更為恐怖的是,這兩位皇后均出自鈕鈷祿氏,太后是皇后的親姑姑,對親侄女都可以下如此毒手,皇室的血腥可見一斑。

  清代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中平均壽命最長的,但他們的皇后卻以早喪居多,像孝誠皇后年僅22歲就香消玉殞,是壽命最短的。除去因自殺和被害的,其他幾位也多因種種原因早早病死,這大多和她們深居宮中性情鬱悶而且整日擔驚受怕有著必然的關係。壽命最長的就是孝莊文皇后,享年75歲,一生經歷多次政治風波均化險為夷。即使末代皇后婉容也沒能逃脫厄運,眾所周知,她沒有愛情的一生最終毀在鴉片上,死時年僅40歲。

  人說,光緒的隆裕皇后殘忍狠毒,貪權橫行不遜於其姑(慈禧太后),而我倒覺得她也是一個很可憐的人,作為女人她其實除了一個皇后的名分什麼都沒有。光緒根本就不愛她,在她的生命裡根本沒有愛情可言。我相信她也曾有過純真,有過希望,但是現實讓她失望,為了彌補心靈的空虛她只能去追求權力,追求錢財,要不她只能是一具行屍走肉。哀莫大於心死,有什麼比失去希望更可悲的呢?

  這些女人走進了皇宮,一生都被禁錮,除了俯首聽命再沒有別的選擇,雖然也有和皇帝恩愛有加的,如康熙和孝誠皇后,乾隆和孝賢皇后,同治和孝哲皇后,可多數時候她們只是一個擺設,一個工具,看起來錦衣玉食,可誰又能了解她們心中的苦悶呢?縱使有再大的才能也無法施展(即使歷史給了她們機會,又能怎樣,比如慈禧太后),她們只能鬱鬱寡歡,默默走完不屬於自己的生命。所以很多皇后都一心事佛,以此來尋求精神的寄託,逃避這個不如人意的現實。「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更何況是門戶森嚴的皇宮呢?

  本書所選的十二位女子,貴為大清皇妃,然其各自的命運卻有著天堂與地獄的差別。生活在古代皇室的女人,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無憂無慮,溫馨如意。伴君如伴虎,榮辱沉浮瞬息變幻,不知何時就會禍起蕭牆。他們的容貌自不多言,其美豔當不會有多大的差別,只不過是在不同或相同的歷史背景下,演繹著紫禁城裡女人們的悲歡寵辱的故事,而且歷史的變遷又在她們身上罩上了層層迷霧,甚或蓋棺難以定論。也許是「才」與「德」決定著她們的命運,甚或國家的命運。

 

詳細資料

  • ISBN:957821956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2KDOKa5.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34016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苗栗針灸穴位埋線減肥台中北屯區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台中西屯區速成減肥方式通霄體質調理達到減肥效果的中醫診所
清水針灸減重中醫診所 蘆竹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新竹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內分泌失調發胖瘦身有成效石岡可以加強局部消脂的中醫減肥門診 平鎮消小腹啤酒肚的中醫減肥門診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中壢中醫減重門診大雅減肥不傷身的中醫減肥方法 大里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南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下半身瘦身有成效桃園觀音中醫調整體質減重的中醫減肥方式 桃園觀音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 潭子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yo54fi85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